●陈玉良

我家世居忻州城内北大街陈家巷,北城门楼近在眼前,老家院子的北墙就是土城墙。小时候走马道、上城墙是常事,有时也和同伴们相约转一回城墙。
有一段顺口溜让我至今难忘:“南绛北代,忻州不赖”;“忻州城真有名,四面城墙八座门,明月楼修在街当中”。忻州是一座名城,早已名闻四方。
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末年,唐、宋扩建,清末完整城池基本形成,古城建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真可谓:忻州历史悠久,古城年代久远。城高四丈二尺,周长九里十八步。有东西南北四门:东永丰门,西新兴门,南景贤门,北拱辰门。城门上建有城楼,巍峨的城楼上高悬楷书四字匾额:东“双流合抱”(云中牧马水悠悠,春浇夏灌益忻州);西“九峰雄峙”(龙岗连阜,九巅并峙);南“三关搃要”(指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三关似指,忻州如掌,以掌运指,灵活有力);北“晋北鎖鑰”(南为太原门户屏障,北扼晋北要地)。
忻州战略位置十分显要。
古城门有四瓮圈,瓮圈城墙部分又各建有一座门,可谓双城门。如北门是由西门进来,向东经过牛眼井,折南才可进入北城门洞入城,所说的“四面城墙八座门”其含义主要在此。城楼对面有箭楼,环城有垛口,四个转角有角楼,登城有坡道,不设台阶,坡中间有一米左右的马道,铺厚砖,两边平坡铺方砖,外边有护墙。
整个古城西高东低,背山面水。西枕龙岗,东襟牧马。真可谓:灵山秀水,天造地设。你若登上城头,城里关外景色一览无余。街道纵横交错,商贾云集,一片繁华景象。民居庭宽院深,真是美不胜收,福地忻州。
北城门楼是忻州老城历史的象征。它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楼体在高约一米的台基上建造,台基四周以规整的条石围砌,往里方砖铺就直至底楼墙体。台上四周柱基上立起22根明柱,每根上下顶接直贯高层,楼高28米。城楼总体为三檐歇山顶式建筑。每层四角飞檐翘起,其上鸱吻傲居,顶层高脊陡坡绿琉璃瓦镶嵌。(1937年10月其楼顶中部遭日寇飞机炸坏,“文革”中原匾额被砸,现悬“晋北鎖鑰”系1984年重新复制)。
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北城门楼作为省级重点文物加以保护。古城广场经扩建改造成为一景,是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每逢重大节日城楼上彩灯光芒四射,光彩照人,夜景璀璨夺目,让人流连忘返。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复兴繁荣的大好时代,忻州人民殷切期盼古城保护性修复工程建设,还古城本来面目,让忻州城更加美丽。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