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沿着“太行”看太行
2025年10月15日 10时16分   忻州晚报

栗旭晨

铁桥

太行天路

红旗渠

巍巍太行八百里,悠悠岁月两千年。南太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杰作,这里的历史,沧桑如厚土,这里的山水,恢宏若史诗。九月下旬,秋高气爽,硕果飘香,我们沿“太行一号”公路自驾房车南下,横跨晋冀豫,在翠绿与金黄、热烈与深沉的秋色交织中,心随景动,蜿蜒伸展,思绪飞扬。

娘子关:耸立与静卧

娘子关,地处晋冀交界的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素有“三晋门户”和“天下第九关”之称。金元文坛领袖、忻州人元遗山在《游承天悬泉》里写道:并州之山水所袱,骇浪几轰山石裂。只知晋阳城西天下稀,娘子关头更奇嵌。

不论战争风云,还是朝代更迭,娘子关依山傍水,居高临下,险山、河谷、崇山、秀水在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抗战时期,娘子关巍峨挺立,演绎了中华民族大义凛然、同仇敌忾的雄壮篇章。1937年10月,中国军队展开娘子关保卫战,激战22天,推迟了日军占领太原的时间,粉碎了日军企图快速灭亡中国的妄想。1940年在“百团大战”娘子关战斗中,我八路军战士们以血肉之躯重挫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登上娘子关关楼,绵河尽收眼底,一座有着一百二十年历史的铁桥格外醒目,铭牌上刻着“百年铁桥,躺着的埃菲尔铁塔”。该桥由法国人设计,和巴黎埃菲尔铁塔“师出同门”,由同一家公司承建。娘子关铁桥建成于1905年,全长245米,用钢板铆接而成,无一处焊接。1937年10月,国民党军队发起娘子关保卫战,为阻止日军进攻,炸毁了铁桥南端。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磨河滩战斗,毙伤敌军近二百人。如今,铁桥改成了水泥路面,成为连接绵河两岸的纽带。

大寨、西沟:典型与传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和平顺县西沟村是闻名的典型,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全国的学习榜样,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厚重记忆。

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在陈永贵、郭凤莲的带领下,掀起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热潮,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拒领国家救济,白天治坡晚上治窝,粮食超额上交国家。全国各地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大寨现存梯田300亩,保留窑洞民居等古迹,建起了虎头山森林公园,修缮了陈永贵故居,成立了大寨陈列馆。

陈永贵故居位于主街道上,四合院,老物件静默无声,诉说着这位“布衣宰相”往昔的故事。大寨陈列馆共有6个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英雄的大寨人民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艰苦历程和大寨精神的形成与传承。大寨人与时俱进,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起了生态农业园,推出了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大寨精神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西沟展览馆现存有500多幅珍贵照片和300多件实物,展示了李顺达、申纪兰带领群众开展互助合作、发展生产的历史,呈现了中国农村从合作化运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程。2021年,展览馆加挂了申纪兰纪念馆牌子。如今,西沟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为西沟人的绿色银行,建成了观光旅游、森林休闲、田园采摘、农副产品开发四大园区。

红旗渠:奉献与精神

红旗渠,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本写满勇气与信仰、奉献与精神的教科书。参观红旗渠,不是为了怀念那个年代的艰苦,而是为了从那段历史中汲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人定胜天的智慧。

红旗渠纪念馆建在干渠外缓坡之上,整体以红色为主,犹如舞动的红色飘带。这里汇集了数以千计的图片、实物、雕塑、沙盘,记录了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英雄壮举。红旗渠精神概括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困境,林县人民以“一锤一钎一双手”苦干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道,在太行山间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水利工程,创造了开通“人工天河”的世界奇迹。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所在,攀援在悬崖峭壁之上,县里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昼夜施工,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水草充饥,以愚公移山精神挖山不止,经过17个月的苦战,终于凿通了616米长的隧道。

修建红旗渠,首先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脚上磨起杏核大的血泡,鞋帮被鲜血染红,却说:“群众都在干,我能不干?咱得跟群众同甘共苦啊!”如今,老书记已经去世,长眠在红旗渠畔,永远守护着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在修渠过程中,有81位农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与青山常在,和红旗渠常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又来到平顺县崔家庄村,这里是红旗渠源,平顺人民顾全大局,牺牲自我,将浊漳河水拦截筑坝,为红旗渠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虹霓村:传统与现实

我们抵达虹霓村时,已是黄昏时分。一下车,我还以为走错了地方,这分明就是活脱脱的江南水乡,远山如黛,绿树成荫,河水喧哗,飞瀑直泻,石桥静卧,亭阁相望,民居古朴典雅,民宿灯火通明,既有北方汉子的粗犷,又有江南女子的温柔,宛如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虹霓村毗邻通天峡景区,是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据史料记载,建村已有1200多年,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悬崖上的古村落”。这里,山水相依,峭壁悬崖,石墙古树,尽显风土人情;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惠大师塔,有清代关帝庙,有峡谷大瀑布,有乡愁记忆博物馆。村“两委”带领群众吃旅游饭,将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带动了花椒、柿子、粉条等农产品的销售,不少农户开起了“农家乐”,做起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生意,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

虹霓村荒废的停车场已改建成露营基地,闲置的堤岸两边已变成超市土菜馆,石头院和石头房已修建起太行人家特色民宿。就连村委大院也没有闲着,院中是保护起来的古树和乡愁纪念馆,大门昼夜敞开,以方便游客随时进来参观、打水和上厕所,把服务做到了极致。经过盘活改造,一个小山村发生了巨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游客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村民们连做梦都能笑醒,昔日古村落焕发出了新活力。我们在一家民宿前看到了停靠的忻州秀容旅行社的大巴车,他乡遇老乡,满脸喜洋洋。

太行山:天路与巅峰

挂壁公路,顾名思义,就是挂在绝壁上的公路。太行山天路,又名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平顺县境内,全长一百多公里,四周悬崖峭壁,谷底怪石林立,是中国最美大峡谷之一。车在山里行,云在脚下飘,可以感受到如鹰击长空般自由,置身于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之中。

从高处俯瞰太行天路,就像盘旋在山脉间的一条巨龙,绵延起伏,蔚为壮观。行驶在太行天路上,宁静致远,心旷神怡,仿佛在与自然万物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岳家寨地处太行山深处断层平台之上,与宁武悬空村有七八分相似,房舍从高到低,错落排列,四周悬崖环绕,林木茂盛,流水淙淙,村内建筑以石材为主,形成独特的石板房群落。相传这里是岳飞三子岳霖的避难之处。岳家寨依托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发展乡村旅游,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挂壁公路是在山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神奇公路,远远望去让人胆战心惊。这都是群众用钢钎、铁锤开凿出来的,有的甚至经过三十多年才修成,让人不得不佩服大山里的乡亲们顽强的意志。

我们还游览和观赏了龙鼎湖、固关长城、太行五指山、黎侯古城、太行阁、武乡八路军纪念馆、八路军将领馆等景点,一饱眼福,收获满满。每一处风物都是美景,每一步行走都是心旅,每一次攀登都是向上。南太行之行,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