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娱乐频道>>娱乐>>正文
秀容百灵鸟——记青年歌唱家郝云婧
2017年04月17日 11时01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秀容山水长,放歌唱家乡”,忻州从不乏动人的歌喉,青年歌唱家郝云婧就是其中之一。1974年,郝云婧出生在美丽的诗歌之乡原平,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就职于忻州市二人台戏曲研究所,是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政府最高奖“二度声乐杏花奖”的获得者,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忻州市政协委员。

几年来,她共荣获市级以上奖项27次,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歌声深受观众喜爱。她曾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2005年在央视音乐频道“民歌采风”栏目中演唱了代县民歌《观灯》;2006年在央视“星光大道”栏目中与著名歌手阿宝演唱了二人台《拜大年》;2007年参加了央视7频道的“乡村大世界”栏目;在《中国定边艺术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中与阎维文、戴玉强等同台献艺;2008、2009年又在山西卫视《中国风》《走进大戏台》等栏目中再次与阎维文、聂建华、白燕升、孙小梅等合作献艺,博得观众好评。

云婧作为二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她回望历史,从人文意义审视,认为在忻州这块沉睡多年的黄土地上,民歌和二人台是真正扎根于群众,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所以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就是让蒙尘多年、原地踏步的“文物式”的民歌二人台获得新的生机,在保留精华的前提下推陈出新。她说所謂“推陈”,就是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剔除糟粕,提取精华并注入科学而先进的声音艺术元素,使民歌和二人台从粗糙走向细腻,从原始走向现代,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粗俗走向高雅,从单一走向多元——复合型的艺术会生发出更长久的魅力。所谓“出新”是说艺术上的丰满:让曲调、旧程式这个营养不良的宝贵躯体变得容光焕发、光彩照人,这是传承人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她总是念叨着六个字——“增添新,减去旧”,不能拘泥于换汤不换药,而是要大刀阔斧地去“输血”,该“伤筋”的“伤筋”,该“动骨”的“动骨”,既换汤,又换药。例如在她的创意理念参与下形成的由郝丛楼作词、张全伟作曲的《巍巍古城楼》和张尚瑶作词、张全伟作曲的《怀念》,都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可以说是她“推陈出新”理念的成功。云婧在演唱实践中特别强调的是,传统的民歌二人台有很多音素应该舍掉,但一定要保留的是它们的“味道”,她认为,对民歌和二人台的改进和创新要在不损失其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韵味。

同一个人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演唱不同剧种,不同风格和不同味道的声乐作品并能同时得到观众的叫好和专家的赞赏是很难的,但郝云婧做到了。

云婧在演中学,在学中演,不断攀登,不断创新,创建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演唱方法和艺术风格。无论她唱戏曲、民歌、二人台还是美声,老百姓都说“唱什像什,真好听、真有味”,同行评价她是“多功能、多才艺的演唱家”,她体现出的这些多品种多风格的“声乐”突破,在相互嫁接和融合中,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却又美不可言的奇异效果。她这些“好听的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就是她在把握“味道”的尝试中,采用了“三统”、“三分”的科学方法。她把美声、戏曲、民族三种唱法的发声在基础原理之上精巧而科学地糅合在一起,在糅合中,她把共性的东西抓住,比如美声和民族的唱法发声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共鸣位置不同,演唱风格不同,咬字不同。美声讲究混合共鸣,音色圆润,声区统一,而民族和戏曲唱法讲究咬字的民族地方风味,共鸣腔体靠前,所以音色比较明亮,而美声则较靠后,音色暗一些,在戏曲演唱中,吸收借鉴美声和民族唱法的发声方法,将各种不同的发声位置融合起来,使各个发音器官之间协调配合,有统、有分,使各种唱法在保持统一的发声原理、统一的共鸣功力、统一的胸腹式呼吸的情况下,力求表现各种唱法的优势,使三种唱法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味道,这就形成了美声、民族、戏曲三种唱法的“三统”、“三分”,完成了一种创新和突破。

她不仅在艺术表演上精益求精,还特别注重对艺术理论的研究和创新。近年来,她先后发表论文数篇,有《二人台艺术特色与生活的关系》《一根枝干两朵花——试论民歌二人台之脉络同源》《民歌传承的人文意义和历史担当》等。

“我热爱歌唱,更热爱用歌声唱出家乡的美!”多年来,郝云婧努力用她的歌声唱出忻州美、传承艺术魂、表达家乡情,不断钻研探索,致力于传承和宣传忻州二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断加以创新。在她的歌唱中,我们听到了对艺术的执着,也看到了青年艺术家对继承和发展忻州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忱。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