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唐林岗:整村土地全流转
2019年08月07日 11时59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原平市新原乡唐林岗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本报记者 张树彬

如何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让农民从有限的土地里获取更大的收益?如何坚定不移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在本地的就业问题,把农民吸附在土地上,拉动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原平市新原乡唐林岗村用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逐一进行了解答:通过流转全村的土地,进行公司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种植,走出了一条整村土地全流转、产业结构全优化、农村劳力“再就业”的新路子。

原平萝卜销往全国 张树彬 摄

2017年,唐林岗村土地流转起步,不到一个月时间,全体村民签字同意将土地流转。2018年,唐林岗村整村土地流转第一年。全村3992亩土地以每亩610元的土地流转价,成功地流转给山西远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当年全体村民“坐收”土地流转金243.5万元。同时有180人、15台农机具给公司务工,获得劳务收入270万元,两项收入合计513.5万元,较往年纯收入增加24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今年,每亩土地流转价增加为每亩775元,全村共获得土地流转金309.38万元。吸引到唐林岗村的耕地上“上班”的村民除本村的村民外,周边两乡五村的村民跟着“沾光”。特别是又引进了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经营大户,种植的优质胡萝ト、青萝卜和大葱等蔬菜长势喜人,青萝ト已到收获季节,每天有货车运往北京、山东等地销售。

7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来到原平市唐林岗村,他站在丰收在望的蔬菜地垄中指出,“唐林岗村走出了一条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稳定提高农民收入的好路子。唐林岗的今天充分说明,书记好、机制好、产业好、效益好!”

底气源于威信与担当。“整村土地流转任务完不成,我就自动辞职!”李中午立下军令状,不到一个月,唐林岗村的土地流转任务全部完成。

新原乡唐林岗村位于原平市区东南7.5公里处,全村436户,共1226人,耕地面积4120亩。土地平坦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基础条件在当地是比较好的。

原平市委、市政府在2017年下半年的一天,选择了5个乡镇36个村召开了个小型会议,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推进土地流转,实现种植结构调整。参加了这次会议的新原乡党委书记马欣荣意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伴随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此之后,马欣荣不断地捕捉着信息,利用不同的场合和人脉为新原乡的土地寻找合适的“婆家”。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终于有一天一家公司有意向在原平市寻求一块“风水宝地”发展现代农业。

马欣荣当仁不让,一方面向这家公司积极推荐唐林岗村,牵线搭桥,促成合作;一方面与唐林岗村党支部书记李中午、村委会主任武文礼商议,如何才能抓住机遇,整村推进流转土地。

干了6届、当了18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李中午一拍大腿,当即向马书记表决心:“咱唐林岗村一贯顺应潮流,过去,家家户户安装太阳能,推广沼气池,建造省柴节能吊炕等等,都是原平的先行先试村,这一次机会绝对不能错过。马书记,给我一个月时间,我保证人家公司要多少土地,我们村就流转多少。”李中午快人快语,一席话掷地有声。

8月12日,在唐林岗村中心200多平方米的盛世大舞台上,召开了全村干部群众流转土地动员会,拉开了全面流转土地、转租公司经营的改革序幕。市、乡、村三级领导和到场的250多名村民面对面讲政策、心贴心算收入,宣读土地流转合同细则,说明土地流转与就地打工双重利益……

有的村民一年四季有一半时间在外打工,为了家里的几亩地,半年时间要在家务农,造成打工不稳定。这类人认为:“把土地流转出去,可以找份固定的工作,不用再来回折腾啦。”还有平时生意忙、耕种没精力、地荒了又可惜的村民们得知要流转土地时有点喜出望外:“李中午真是帮大忙了,我正愁这种地的事呢!”与此同时,那些靠土地生存的村民则心存疑虑:“我们靠种地过日子,把土地流转出去,等于把命根子交了出去,以后的收入和生活有保障吗?”

面对部分村民的疑虑,村干部亮出“底牌”:咱们采用的是目前全省、全市土地流转较高的标准对农民进行补偿,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农民利益。还有一项让村民放心的是,土地流转后,没有能力找工作的农民将被优先安置到公司就业。

一句句朴实生动的政策解读,滋润心田;一席席亲切贴心的对比分析,温暖情怀。动员会现场气氛活跃,70多岁的老农李同会第一个发言,说出了大伙赞同拥护的心声,其后村民们的一段段发言,也表达了理解之情。大家在纷纷议论中终于吃上了“放心丸”,政策优惠了,农民受益多了,自然非常拥护村里的决策。接着一户户村民在土地流转合同书上核对与签字,会议一直开到中午一点半。

面对丰厚的回报,全体村民同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山西远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经营,最终签订了3992亩流转土地的经营合同。全村流转土地占到总耕地面积的97%。

其实,这样规模的动员会已经开过七次了,只不过前几次都是不欢而散,没有个结果。每次会后,党支部书记李中午、村委会主任武文礼等“两委”干部就得跑家串户、苦口婆心开展宣传动员工作。

双方约定,公司采取“底价+浮动”的方式,以亩产1500斤玉米为基数,每亩550元为保底价,以当年12月20日本地玉米市场交易价为参考,每斤0.7元为基数,每超1分钱,每亩增加15元,支付村民的土地流转收益。2018年,每亩土地流转价为610元,全村共获得土地流转金243.5万元,参与公司生产劳动的180名村民、15台农机获得劳务收入270万元,两项收入合计513.5万元。2019年水涨船高,增加到每亩775元。

山西远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集中流转的土地上实行基地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唐林岗村“两委”主干分别担任公司基地的主任、副主任,为公司提供各种劳务支持。他们将村中近200个务工劳力分为四个作业组,按照基地各个种植园区的需要,分别安排参加各种农田作业。如果本村劳力不足,还要联系邻村人帮忙。田间务工具体实行定额包工或计时工资制。一般早上7点出工,每天上班9个小时。这样,村民们告别了单枪匹马的劳动习惯,走进了农业产业园区“露天车间”,沉浸在新时代“农业工人”的愉悦与自豪中。

2017年冬,在市乡两级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克服诸多困难,成功将3992亩土地连片流转给山西远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原平市乃至忻州市土地整体流转第一村。

土地流转是一篇大文章。原平市委书记李贵增认为,“土地流转出去不是目的,成功调产、双方受益、以点带面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土地则是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重要连结点。土地流转出去了,农民不用种地就“坐享”收成,还可以腾出身子“再就业”,收入稳定,风险可控,按说是一劳永逸、万事大吉了。

担任原平市委书记不到半年时间的李贵增就四次亲临唐林岗村实地调研、指导工作。他认为,唐林岗村整村土地流转,公司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这样的模式很科学,深得群众满意,我们一定要“点上见效,面上结果”。与此同时,李贵增书记未雨绸缪,敏锐地感觉到,土地流转并不是终极目标,只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我们的目标是土地流转以后,一是让农民放心,只赚不赔,保证递增;二是让大户放心,敢于投入,持续投入。怎样去判定土地流转是否成功了,李贵增提出两个标志,一是承租土地的公司明年还要扩大种植规模。二是当地老百姓有自己承租大面积土地的冲动。

2月25日晚,在参加忻州市“两会”期间,原平市在忻州驻地连夜召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市委书记李贵增和市长马志强与参会的省、市人大代表和农业专家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素、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展开热烈讨论。李贵增在会上提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在本地的就业问题,把农民吸附在土地上,从而刺激消费,拉动原平经济。把准调产的两个方向。一方面进一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另一方面实现产品高质化。把点、线、面结合起来,全面开花,打造窗口产品,形成本地特色。唐林岗土地流转模式可以借鉴、参考、推广,我们就是要以点带面,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7月17日,原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志强在唐林岗村调研时提出,各级干部一定要明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定位,就是换思路、调结构、搞流转、抓重点、建平台、促发展。重点在于土地流转,流转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群众和流转主体的利益,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点。唐林岗村给全市带了一个好头,走出了一条新路。

优质胡萝卜种植基地 郭 健 摄

数十次深入到唐林岗村土地流转现场办公的新原乡党委书记马欣荣认为,唐林岗村的今天,就是原平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和“搭台唱戏”再出发成果的生动体现,村里通过土地流转搭建平台请农林专业企业登台“唱戏”,企业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就业机会,把农民吸附在土地上,从而实现承租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三方受益。马欣荣还对关系长期流转效益的山西远持公司运作经营情况更为关心。他多次来到基地园区了解种植计划与品种以及预期效益,并协同村“两委”干部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在前不久全省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服务活动中,马欣荣又会同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跟基地负责人共同探讨公司经营的增值提效与长远发展问题,还促成其成功引进山东寿光特色大葱等种植项目。

村干部是村庄事务的“大管家”,是宏观土地流转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同时也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领导实施者和利益关联者,在土地流转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行为不仅影响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推进,还涉及到农民土地流转的权益保障。唐林岗村的党支部书记李中午,村委会主任武文礼正是利用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想尽办法,确保了土地流转后唐林岗村农民的土地权益与自身利益相协调,承租企业投入产出与企业愿景相一致。

记者在唐林岗村的青萝卜包装现场碰到了山东寿光五谷蔬菜有限公司经理郑福江,61岁的老郑今年承租了唐林岗村的550亩土地,种植优质青萝卜、胡萝卜和大葱。他对记者说,前几年我们一直在河北和内蒙古包地种蔬菜,今年第一次来唐林岗村,这里土壤条件和气候特征都很好,尽管土地租金贵了点,但是这里的乡亲们好,乡村干部好,今后我肯定是愿意继续干下去的。

山西远持公司也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在去年主要发展樱桃、黄桃和鸡心苹果的基础上,今年扩大了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其中防风300亩、黄芪640亩、牛膝1210亩,共计2150亩。

7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在唐林岗村的中药材“防风”种植园里风趣幽默地说,你们种的是“防风”,就是提醒你们一定要“防风险”,假如一个村的耕地流转给一个公司,再去种植一个产品,这本身就风险很大,你们一定要有风险意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注意多条腿走路。

“土地流转了等于庄稼收割了!”唐林岗村的父老乡亲倍加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就怕人家公司明年不租咱的地,断了财路。”

“我有十亩半地,全都流转出去了!”72岁的村民李同会侃侃而谈,2017年年底,他将10.5亩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并签订了12年的土地流转合同。“去年的6300元,今年的8100元土地流转金也发给老汉我了。老了,正好受不行了,不用耕种就提前收到了票票,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比李同会小一岁的李红中是个老党员,身子板硬朗,说起话来底气还十足,“村干部好,带头人好,现在是没了地有了钱,不怕阳婆晒,不锄不耧有钱花。我这年龄出去打工人家早不要了,在我们村里不一样,去年我在公司挣了一万多元,今年4月开了2000多元,5月份挣下2600元钱。现在根本不用孩子们负担,还能给小孙孙积攒下念书钱,就怕公司不包咱的地,断了财路!”

在农民的心中,土地具备社会保障功能,也具备所说的“就业”功能,是务工人员返乡的“保障线”,这就应了俗话说的“农民的地是农民的天,农民的幸福在田间”。

带头人贴心,政策优惠,农民受益多,村民自然非常拥护村里的决策。

农民心中也有一本经济账。今年58岁的李文虎说,土地流转以前,家家户户种的都是玉米,除去种子、化肥、机耕费、收割费等,粮食亩产纯收入还不到500块。若“天年”不好纯收入还要低。土地流转了,不仅可以坐收粮食,我还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活儿,赚其他钱。我那几年一年下来打闹上两万块钱就是到头了。去年我在远持公司挣了27000元钱,家门口“上班”可比外出打工轻松多了,也安全多了。

村党支部书记李中午介绍说,土地流转后,给我们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传统单一种植玉米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土地的种植价值被挖掘开发,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了村民收入,村民们对种地前景看好。二是公司入驻我村,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参加公司务工的村民多数都是年龄偏大的家庭妇女,不能外出打工,因此他们十分珍惜获得的就业机会,自觉地辛勤劳动,获取自己的劳动所得。三是赌博、吵架、家长里短等不和谐现象几乎绝迹,村风村貌良好,村民们的心思转移到为公司发展出力、为家庭增收流汗这条主线上来,打麻将的少了,无事坐街的人少了,为公司、集体着想的人多了,多劳多得成为共同愿望和一致追求。

原平市委书记李贵增面对唐林岗村今天喜人的局面,表现出异常的冷静。他认为,唐林岗村今年的成功,并不代表明年的成功;一个点的成功,也不代表整个原平市的成功。改革的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引导,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避免走弯路。

(责任编辑:李冬梅)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