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强调:突出生态脱贫重要作用 加快推进造林专业合作社发展

图为市委书记李俊明在静乐县神峪沟乡大山头村贫困户高毛宽家了解脱贫情况。(本报记者 刘纪森 摄)
本报讯(记者 任逢春)11月24日,市委书记李俊明深入静乐县,就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他实地察看合作社造林成果,了解加入合作社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进一步强化脱贫统揽意识,突出生态脱贫的重要作用,加快造林专业合作社发展,坚持创新脱贫、集约脱贫,采取超常规办法和措施,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市委常委、秘书长崔建新,副市长裴峰参加调研或座谈会。
静乐县是全省生态扶贫重点县和购买式造林、中小水灌溉试点县,全县已注册成立了50个专业合作社,占到全市的26.2%,入社贫困人口766人,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中庄乡西梁三北防护林工程全部以“购买式”造林形式,由3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实施,共吸收精准贫困户51户55人参与工程建设,同时吸收附近村45个贫困劳动力参加造林,加上需聘用的护林员,项目可带动98户342人实现脱贫。李俊明实地察看工程建设情况,详细了解贫困群众入社、造林成本、造林成活率、生态造林规划等,指出要立足静乐地处汾河上游的实际,加强生态保护,加快荒山绿化,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搭建起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的平台,让贫困群众在绿化家园的过程中增收致富。
在段家寨乡沟口村巩喜明院子的沿台上,晾晒着黄橙橙的玉米棒子,一派丰收景象。李俊明细心询问老人生产生活情况,还和主人一笔一笔算收入。老巩入股造林合作社,今年参加造林3个多月,仅劳务收入一项就达1.2万元,虽然年底才能全部领到手,但加上退耕还林、低保、养老等补助,全家脱贫在望,交谈中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喜气。在神峪沟乡大山头村,李俊明专门走访了高毛宽、段柱子等贫困户,详细询问致贫原因、生活困难、社会保障、搬迁意愿等情况,实地察看了大山头村的饮水解困工程。在存定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李俊明详细询问领头人高存定证照办理、吸纳贫困户、资金兑付能力、有何困难等情况。在了解到合作社宁可高息举借也没有从金融机构贷款垫资的情况后,李俊明说,申请政府贴息的扶贫贷款,不仅可以实实在在减轻合作社的资金压力、降低生产成本,更可以实现扶贫资金反哺贫困人口的目标,要算好金融扶贫账。县里要协调搞好金融服务,培训引导合作社领头人,切实用好金融扶贫政策,实现两头受益。
在召开的部分县乡干部及合作社负责人参加的调研座谈会上,李俊明对静乐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建设给予肯定,要求静乐县要认真总结,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对偏关县长期坚持造林专业队造林、积极注册申报合作社提出表扬,对注册成立数量少、进度缓慢的五台、宁武、神池、保德四县提出批评。李俊明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脱贫的重大部署和要求,落实好骆惠宁书记、楼阳生代省长的批示精神,进一步强化脱贫统揽意识,突出生态脱贫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造林专业合作社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贫困农民参与比例,针对性解决合作社领头人和贫困户加入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加大对退耕还林、生态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激发贫困群众这一脱贫主体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入社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切实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活率,提高造林的效率和效益。要坚持能退则退、应退尽退的原则,各县要认真盘点适宜退耕还林的土地数量,分类梳理汇总,国土部门要尽职尽责,林业部门积极协调,争取足量上报,通过市县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争取落实更多的项目资金。要从市一级开始,按照工程化、项目化、专业化要求组织工程,推进“五个一批”生态脱贫攻坚工作,让广大贫困群众在参与造林营林、管林护林、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李俊明特别强调,在忻州,要牢固树立抓发展首先要脱贫、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增强创新脱贫、集约脱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方位、大力度争取试点、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和措施推进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调研中,李俊明还详细察看了即将投入使用的静乐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和服务大厅,对该县创新实施脱贫攻坚工作、整合各类事项,统一资源、集中办公的做法表示肯定,要求认真谋划、完善内容、科学统筹、尽快运行,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脱贫攻坚。期间,李俊明还察看了藜麦、黑枸杞等静乐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对发现的个别村干部脱贫攻坚标准不清、程序不明、管理不到位、脱贫计划和工作进度无记录、村务公开不规范等问题,李俊明提出严厉批评,要求立即整改,限期解决。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