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弓家庄村,新春大棚管护忙。
春节期间,余寒犹厉,原平市王家庄乡弓家庄村蔬菜大棚内却温暖如春、绿意正浓。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正静静地垂在瓜秧上,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大棚承包户杨建珍正熟练且麻利地采摘着黄瓜,忙得不亦乐乎。
“尝尝,是不是和以前吃到的不一样?”杨建珍邀请他人品尝的时候总是充满自信。她大棚里的黄瓜,不仅卖相好看,而且吃起来脆嫩微甜、味道鲜美。“好瓜不愁卖,等黄瓜都成熟了,不用主动联系,就会有人过来收。”杨建珍说。
在弓家庄村,蔬菜大棚俨然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棚”。“2023年,靠着大棚种植等产业,全村总产值达2500万元,集体资产达3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人均收入2.5万元左右。”村党支部书记李晋忠介绍。
但在建造大棚前,弓家庄村百姓基本靠种植玉米为生,收入微薄。为了扭转这种困境,村党支部通过本村能人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起“支部+合作社+能人+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种植大棚甜瓜、西红柿、豆角、黄瓜、白菜、萝卜、西芹等蔬菜瓜果,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如今,这个有着365户965人的村庄,已建成497座蔬菜瓜果大棚和总面积2794平方米的现代化果蔬交易中心,不仅实现了“户均一棚”,还成了忻州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不足1000元增长到两万余元。
走出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鳞次栉比的大棚泛着光泽,像层层波浪,汇聚成勤劳致富的新力量。“我们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发展大棚产业,倾力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样板,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盼头,全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李晋忠看着成片的大棚,满怀期待地说。
(本报记者 张 晔)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