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如何将城乡边界化为共富纽带,从阡陌农田到智慧新城,从江南水乡到产业高地,用城乡融合的先行实践绘就共富幸福画卷。4月17日-19日,来自全国21个省份的近200名媒体代表齐聚禾城,走进各县市区采访美丽乡村、产业经济,用笔触描绘嘉兴城乡融合的蝶变。



“城乡融合看嘉兴”采访行的嘉善首站来到了嘉善县干窑镇的范东村。整洁的村道旁是一幢幢白墙黑瓦的农家小院,大片的稻田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干窑镇历史上是个纯水稻产粮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干窑秉持着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打造具有示范性的窑望丰赢农事服务模式,由范东村牵头成立“窑望丰赢”农事服务中心,通过整合47个种粮主体、28个农机服务组织进一步拓展了粮食烘干加工、农资配送、农产品营销等农事服务功能,实现了区域农业的协同发展。




采访团跟随干窑镇相关负责人参观了窑望丰赢共富工坊。“我们窑望丰赢共富工坊是把打造‘种田人的梦想家园’当作目标,通过打破村域界限,采用村村联合的方式成立实体化农事服务中心,负责粮食生产所需的农资配送、农技推广和农事服务,以此串起一条农事服务链,提升农事服务全程化供给能力。”负责人介绍道:“目前,范东村联动范泾等8个村,规划面积达3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万亩,户籍人口21452人,常住人口17027人。”




窑望丰赢共富工坊主要针对各村统一流转的土地实施资源统筹、连片集中和统一发包,重点种植水稻等粮食产业,不仅会与种粮主体约定种植计划、种植区块、种植品种,明确加工大米回收亩数和出售稻谷亩数,且创新实行“八统一”作业模式。通过联合作业管理的开展,既优化了全链条农事服务,也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以农机服务为例,农机服务资源经过整合调配,农机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农业机械可在闲置作业季节跨区域作业,实现精准调配。数据显示,通过农机作业每亩可减少20%的农药化肥使用量,亩产平均增产30公斤,减少劳务支出每亩100元,合计每亩增效200元以上。




“统一管理确实让资源配置更加科学高效。”“集体抱团运作农事服务的经验模式值得借鉴学习。”采访团成员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纷纷点头表示认可。干窑镇范东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产业+农户+共富工坊”发展路径,以窑望丰赢共富工坊为平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共同富裕新画卷。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