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频道>>经济>>正文
2023年度中国金融十大新闻
2024年01月15日 09时36分   忻州日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

明确建设金融强国目标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金融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系统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内涵,科学分析了当前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作出全面部署,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明确了方向。

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会议要求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并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提升金融治理效能

新一轮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启动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金融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决定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调整金融管理部门职责。其中具体包括,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调整优化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职责,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压实监管责任、消除监管空白,强化对金融活动的全方位监管。改革方案也提出,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统一规范管理。

此次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确保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央行两次降准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精准有力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分别于3月、9月实施两次降准共计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两次降低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分别累计下降20个、25个基点,带动1年期、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累计下降20个、10个基点。

截至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4%。1至11月企业贷款利率为3.8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有统计以来的历史低位。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全面落地

2023年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只新股集体上市,标志着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此前的2月1日,证监会就全面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2月17日,集中发布实施165部相关制度规则,其中证监会发布的制度规则57部,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等发布的配套制度规则108部,内容涵盖发行条件、注册程序、保荐承销、重大资产重组、监管执法、投资者保护等各个方面。

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从试点到全面施行,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5日,今年共有309家公司登陆A股市场,募资金额合计约3509亿元。从板块看,创业板和科创板募资额占比合计达到七成。在优化上市标准的同时,上市公司退市正成为常态,2023年,A股市场有45家公司退市,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整优化

推动楼市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围绕房地产市场供需端和房企融资端,金融管理部门综合施策,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

在供给端,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融资等政策持续保障保交楼顺利推进。

在需求端,一系列个人住房贷款优化调整政策出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首套住房“认房不认贷”纳入政策工具箱;二是下调首套、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至20%和30%,降低二套房贷利率下限;三是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也下调了首套、二套房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下限。

在房企融资端,11月份,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召开代表性房地产企业座谈会,要求金融机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5条金融支持举措出台

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印发。金融管理部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多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8月30日,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全国工商联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提出,要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今年以来,民营经济多元化融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8月末,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40.7万亿元;9月末,已累计为140家民营企业发行的2426亿元债券提供了增信支持;民企特别是科技型民企上市和再融资支持力度加大,累计已有超过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一揽子举措发布实施

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此后,中国证监会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专门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关部委、市场参与者积极配合,数十项政策举措和响应行动渐次落地。

8月27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政策密集落地,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证监会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支持适度融资需求。10月11日,中央汇金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增持四大行股份;此后,中央汇金、中国国新分别公告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12月,公募基金行业第二阶段费率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此外,8月份以来,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回购预案,回购金额持续增加;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

“互换通”正式启动

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持续开放吸引了众多境外投资者,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境外投资者对有效对冲利率风险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自去年7月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宣布启动建设以来,相关准备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

5月15日,“互换通”正式上线运行,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事件。“互换通”在“债券通”基础上,通过内地与香港基础设施机构的连接,高效支持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两地金融衍生品市场,更好满足投资者对利率风险的管理需求。“互换通”的推出,有利于推动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流入,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保险业全力应对

华北、黄淮等地极端降雨灾害

今年7月底8月初,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

金融监管总局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连续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汛情灾情应对和保险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大保险预赔付力度 着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理赔工作的通知》。保险机构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最大限度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切实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加大预赔付力度,主动靠前服务,尽可能提高预赔付比例。为了提升理赔质效,保险机构创新方式方法,推出在农险中运用无人机等科技查勘手段、在车险中推行查勘定损互认机制、在企财险中实行“一企一策”服务等措施,全行业统筹调度、齐心协力,切实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罚单“靴子”落地

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迎来常态化监管

2023年7月,金融管理部门披露了一批罚单,被处罚对象涉及蚂蚁集团、腾讯财付通两家平台企业以及邮储银行、平安银行、人保财险等。上述机构均因违反支付结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规定而受到处罚。此次处罚代表“靴子”落地,标志着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基本完成,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

12月17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支付领域监管的顶层设计,提升了支付机构监管法律层级,更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支付领域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有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稳定各方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也有利于保障用户合法权益,促进非银行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