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讯(记者 郑铁峰)低价团购本质上是一种优惠购物方式,商家借助薄利多销的策略,旨在通过低价引流吸引消费者,提升店铺的销量与知名度。然而,其背后的消费纠纷却层出不穷。近日,浙江省象山县市场监管局针对低价团购领域频发的消费纠纷发布警示,并加大监管力度,以规范市场秩序。
象山县市场监管局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商家在消费者核销环节暗藏“心机”,设置了诸多“隐藏任务”。比如强制关注店铺账号、为特定视频点赞、复制商家文案评论等,且未在商品详情页事先明确告知。消费者黄先生表示:“必须完成这些额外操作才能核销,感觉被‘绑架’,早知道这么麻烦就不买了。”
还有的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通过夸大宣传、美化图片等方式进行包装,可实际商品或服务与宣传却严重不符,并且商品详情页的介绍模棱两可,消费者很容易忽略或误解,从而导致消费时出现问题。“团购页面上明明写着可以转送他人,为什么朋友转送给我后,我到店核销却被告知不可以?”消费者王女士的疑问,反映出商家宣传信息不明确带来的问题。
针对上述在消费领域暴露出的问题,浙江省象山县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大对团购平台的常态化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查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设置不公平不合理交易条件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高效、便捷的团购消费投诉处理联动机制,力求做到消费者投诉“快接收、快核查、快反馈”,切实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助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为了帮助广大消费者在参与网络团购活动时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避免陷入低价陷阱,象山县市场监管局贴心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牢记以下几点:
优先选择信誉良好、资质齐全、客服机制完善的官方平台或团购平台进行交易,避免通过不明链接、非官方群组或私人渠道参与团购活动,降低资金安全与信息泄露风险。
下单前务必详尽阅读并理解团购详情页中的全部条款,特别是商品(服务)详情描述、使用范围(时间、门店、品种类等限制)、预约流程、核销规则、退改政策、有效期限制、不可用日期等核心信息。对商家的口头承诺,应要求其以文字形式在订单或有效凭证中予以确认。
克服低价冲动,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审慎选择团购项目,避免因盲目追求低价而导致非必要的消费或过度囤积。
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均要保留好电子订单、支付记录、团购券(码)、与商家的沟通记录(聊天截图、录音)、服务现场照片或视频(涉及实物不符等问题)等所有相关证据材料,作为维权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消费争议,可及时通过平台官方投诉渠道反映,或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