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从2013年开始养牛,一直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2016年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我扩大了养殖规模,2017年卖了5头牛,收入3.5万元。2018年又卖了5头牛,赚了4万元。现在,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过,多亏了金融扶贫的好政策啊!”代县上磨坊乡朴村的养牛大户宗所年激动地说着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带给他生活的巨大改变。宗所年只是代县金融扶贫直接受益者的一个代表。依托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朴村10多个养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都扩大了养殖规模,现在共存栏500余头,最少的12头,最多的郎再德存栏达到70多头,养牛业成为朴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已累计帮助58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致富。
近年来,代县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出金融扶贫组合拳,以信贷资金撬动产业发展,为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注入了金融活水,谱写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新篇章。
2015年至2019年11月,全县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约2.89亿元。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市级扶贫小额信贷下达任务,贷款累计投放额居忻州市第二。
——大力开展宣传调查摸底工作,摸清贷款需求。为开展好全县金融扶贫工作,县金融服务中心组织各金融机构开展了金融扶贫政策大宣传暨需求大调查活动。他们在深入全县各个贫困村,发放金融扶贫政策宣传资料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作用,在贫困户中广泛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通过入户发放宣传折页、宣传手册等方式解读政策,提高贫困群众的政策知晓率。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需求调查表》,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人口、劳动技能、房产、耕(林)地、生产项目、计划致富项目、选择模式、信贷需求、保险需求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做到底清数明、有的放“贷”、精准对接。
——多种模式融合发展,有效提升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实效。2017年以来,代县按照省、市金融扶贫有关政策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具有代县特色的有针对性、操作性的金融扶贫政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按照“五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政府基准利率贴息”的政策,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同时,大力促进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积极推广“户借户用自主发展”“户借户用合伙发展”“户借社管合作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代县实际的“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带贫减贫之路。一是发挥传统优势,大力支持贫困户户借户用自主发展。鼓励和支持贫困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等产业,实现自我发展、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目标。目前,全县贫困户户借户用自主发展的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共计发放1756笔8295.4万元。二是积极统筹协调,大力支持贫困户户借户用合伙发展。引导和帮助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伙发展。2017年经乡镇推荐、银行评估,全县确定了36家具有带贫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根据意愿自主选择参与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2017年通过“五位一体”间接带动模式,共计投放金融扶贫小额信贷1703户8515万元,三年内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可获得9000元的保底分红,贫困户累计分红金额可达1532.7万元。同时,贫困户还可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三是支持产业带动,大力促进贫困户户借社管合作发展。代县通过深入考察,重点推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资产收益、转移就业、劳务外包加订单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多措并举的“3+X”扶贫模式。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委托建筑公司代建猪舍,猪舍租赁给代县牧原,代县牧原支付租金,合作社将租金按贫困户筹资比例分配给贫困户。贫困户每户可贷款5万元,3年内每年付给贫困户红利3000元,付给村集体500元。通过用好用活金融扶贫政策,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也增加了困难群众和村集体收入。同时,贫困群众还可参与到扶贫产业中来,通过创造价值摆脱贫困。截至2019年11月,已累计为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投放小额贷款2474笔1.237亿元,用于3个生猪养殖项目扶贫场区建设。全县各乡镇合作社猪舍租金已落实1433.95万元,带动2474户5690名贫困群众分红增收,安置91户209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争取农发行政策性贷款,保障扶贫产业项目融资需求。一是主动对接农发行落实易地搬迁扶贫贷款,2016、2017年共争取农发行易地搬迁扶贫贷款7670.64万元。二是落实贫困村公路提升工程贷款,2018年向农发行申请期限五年的扶贫过桥贷款5872万元,用于贫困村道路建设项目。三是落实村建光伏电站过桥贷款,2018年向农发行申请期限五年的扶贫过桥贷款2.1亿元,用于217个村42.8M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项目,有效保障了全县扶贫产业项目的融资需求。
——推进普惠金融,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一是组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评级授信活动,代县信用联社组织全辖区农村信用社从2017年开始,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评级授信,基本做到了评级全覆盖。二是加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力度,对全县316个村的惠农服务点进行升级改造,安装了418部转账电话,配备了点钞机和POS机,提供小额存取现金,代收电费、话费,代办消费和转账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居民的日常支付结算,减少了农户的费用支出。截至目前,已建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254个,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三是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出台了《代县深化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2019-2021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由代县信用联社牵头,以坚持服务“三农”为宗旨,树立普惠金融理念,着力打造“机关主导、基层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加快推进信用农户、信用小微企业、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工作。(陈晋蓉)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