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频道>>教育>>正文
“仰卧起坐”可致瘫?学生体标引争议
2016年11月28日 09时37分   新华网

小学三年级起纳入体测标准

新京报记者看到,“仰卧起坐”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依然有较高地位。

在体育总局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版)中,对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评价指标及测试项目,均有明确规定。而在这一标准中,自小学三年级起,“一分钟仰卧起坐”便成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分值占到总分的10%,而到小学五六年级段,这一项目的重要性凸显,甚至占到总分的20%。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附录中,同时规定了仰卧起坐的单项评分标准。其中,小学三年级及格标准,男女生均为每分钟16个,之后每年递增一个,到小学六年级达到峰值,每分钟需要完成19个才能获得及格。

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中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系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一名体育教师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标准中规定的测试项目,以及及格线,同时也是各学校需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

焦点1

仰卧起坐“致瘫说”是否有依据?

脊椎受压较大,可用平板支撑代替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网传消息中,“仰卧起坐”致瘫一说,其引用案例均为上述媒体报道。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又能否避免?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文中,对于仰卧起坐的标准动作规定为: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师周越表示,这一动作对竖脊肌、多裂肌和腰方肌有锻炼作用,但对于久坐不动,腰部力量比较弱的学生而言,“抱头”,并利用腰部力量支撑身体的动作过程,对颈部和脊椎压迫较大,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在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主任林定坤看来,风险主要来自于“突然性”。他指出,很多学生平时不做仰卧起坐锻炼,考试时突击一下,而实际上颈胸交际的位置,韧带最容易拉伤。他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建议用平板支撑运动代替仰卧起坐,以降低脊椎所受的压力。而必要时,在做仰卧起坐过程中,可通过手贴耳朵或放置胸前的方式,缓解颈部受压。

焦点2

仰卧起坐是否应退出体测标准?

专家称缺乏实验数据支持,不能简单从体测标准中废除

记者梳理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原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曾先后针对学生体育锻炼,制定多项标准、法规。其中,1954年颁布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和1964年颁布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经过两次修订后,成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八部委,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出台《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与同时期出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互为补充。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专家组组长邢文华曾表示,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在注重标准连续性和兼容性的同时,简便易行、贯通人群是新标准的特点。”此外,“考虑到目前青少年体质下滑,标准相对下调”。

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称,仰卧起坐对场地、器材要求低,评价标准简单易规范,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成为学校体育测试的“标配”。

面对质疑声,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刘晔认为,缺乏实验数据论证,仅仅是从动作形式就得出其对颈椎具有损害,或者由极个别并不确定的病例或说法来进行质疑,理由是不够充分的。刘晔表示,虽然说其有抱头的动作,此动作对头部和颈椎的瞬时载荷有多大,是否就能达到产生损伤的程度,需要有数据支持。因此,对于仰卧起坐这项运动形式,不能简单从体测标准中废除。

焦点3

学生运动损伤学校是否担责?

尚无明确法律规定,若无证据表明学校过失则无需担责

北京京宁律师事务所律师唐宁表示,目前关于运动损伤学校担责方面,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果通过科学论证仰卧起坐本身是不对的,这就涉及标准修改的问题。”她表示,如果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学校在场地、训练强度方面存在过失,则无需担责。

唐宁认为,如果教师的动作要领符合教学规范,且学生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在此种情形下仍然出现问题,教师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比如在老师的规范要求下,其他学生没有出现问题,只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及意外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新京报记者 王煜 实习生 王政君)

(责任编辑:梁艳)

上一页 [1 2]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