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教育厅去年发文要求,公办教师转回公办学校任教,其中就包括朔州二中。受访者供图

山西省教育厅去年发文要求,公办教师转回公办学校任教,其中就包括朔州二中。受访者供图
10月下旬开始,朔州二中数十名拥有公办身份,有事业编制的教师,陆续向学校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反映问题,要求校方践行山西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将其从属于民办序列的朔州二中,分流至公办学校。
这些教师担心,继续留在朔州二中,其事业编制将无法得到保留,退休金及养老保险均无保障。而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朔州二中校长姜功承诺,无论是否分流,公办教师身份都将持续保留,校方将为其缴纳社保等费用。
超半数教师拥有公办身份
10月下旬开始,山西省朔州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朔州二中)每天都有几名老师“离岗”,然后由其他班级教师代课。第二天,上述教师又正常返校上课,如此循环。
这一“规律”背后,是朔州二中公办教师以此提醒校方,尽早解决这部分教师对身份问题的担忧。
这些教师,都拥有事业编制,他们或从其他学校抽调,或自行投考,在过去的14年间陆续加入这所高中。公开资料显示,朔州二中始建于2002年,系一所“民办公助”学校,现有高中教学班114个,在校学生7800多名,专职教师440多名。
尽管性质属于“民办”,朔州二中却存在大量拥有事业编制的教师。该校人事处一名王姓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朔州二中是朔州市“唯一享有行政事业编制的民办公助高中学校”。
据朔州二中多名教师统计,该校拥有公办身份的教师,占到总数一半左右,超过200人。而这一数字,得到了校方的认可。
校方未按要求出台教师分流政策
一份由山西省教育厅出具的文件,搅动了朔州二中公办教师的神经。
新京报记者看到,文件名为《关于清理规范民营企业办(助)学有关工作的通知》,加盖有山西省教育厅公章。文件中明确提出,“在2-3年内将公办教师逐步从民办学校中剥离岀来,转回公办学校任职。”
而令这些公办教师紧张的,是文件中的另一处表述:“对有意愿继续留在民办学校的公办教师,可根据本人意愿,放弃公办教师身份留在民办学校任教。”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山西省教育厅的这份文件中,对朔州二中进行了点名。
山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名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确认,上述文件由省厅于2015年10月12日下发,具有行政效力。
朔州二中多名公办教师称,山西省教育厅上述文件下发整整一年,校方尚未出台分流政策。他们担心,按照校方的工作进度,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如果没有被妥善安置,他们恐将“被自愿”留下,并就此失去公办教师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