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频道>>教育>>正文
如何给孩子补上媒介素养这门课?
2016年10月24日 17时49分   新华网

“00后”一代,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微博微信等构建的新媒体环境所包围。他们玩手机游戏比大人更熟练,对社交媒体信手拈来,遇到问题更喜欢上网找答案。

与之相对的是,他们又缺乏足够的能力驾驭移动互联网对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更糟糕的是,“00后”的家长们似乎也没能在合理使用网络方面成为孩子的榜样。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校、社会、家庭又该如何给孩子补上媒介素养这堂课?

【名词解释】

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大众媒介的本质有知晓和批判的能力,懂得大众媒介所运用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所产生的影响。更具体地说:媒介素养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对媒介如何运作、媒介如何传递、如何组织起来以及如何建构现实的理解和享受,同时,也让学生具有创造媒介产品的能力。

儿童数字化成长趋向低龄、儿童网络安全面临三大风险、家长的“四大失误”导致儿童在线风险加大……今年10月,由广州市少年宫牵头,联合全国18个主要城市青少年宫,历时一年,对20000多名3~14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研与分析,推出《中国城市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景式地描绘了我国儿童数字化成长的主要阶段的同时,提醒公众关注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

儿童

数字化成长趋向低龄

每天下午放学后,上小学一年级的轩轩熟练地在妈妈的手机上打开一款在线电台APP,从里面挑选自己喜欢的故事节目,轩轩妈也正好借机腾出手来准备晚饭。有时,轩轩也会趁妈妈不注意,偷偷打开手机里的游戏。与妈妈相比,6岁半的轩轩在玩游戏方面显然更有“天赋”。吃完晚饭,轩轩的很多作业也需要借助手机或电脑完成……遇到妈妈也不太了解的知识,轩轩会说,那百度一下呗。

玩微信,打游戏,玩直播……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家长们经常发现孩子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时比大人们更熟练。而刚公布的《中国城市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也显示,儿童数字化成长日渐低龄化。

《报告》显示,在幼儿园时期(3~6岁),儿童对手机的接触率为91.8%,平板电脑的接触率为83.4%,电脑的接触率为80.6%。更有四分之一(25.6%)的幼儿园儿童,周末使用时长超过60分钟。小学中年级(9~10岁):儿童的媒介使用行为迅速拓展到各种媒介产品的应用,初步发展到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的“小用户”。初中(13~14岁)时期:他们不再只是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和使用者,还成为传播者、创造者,数字化技能在很多方面都超过父母。

但是,模仿能力强、对新媒体工具迅速上手的孩子们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在接收海量信息时,难免因为虚假难辨,而受到不良影响。比如2016年9月1日某中学生“直播”开学、2015年因追星而引发的“小学生世纪骂战”等事件都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对于生下来就被网络世界所包围的“00后”而言,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并使用媒介的能力已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