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频道>>教育>>正文
90后成网络名师打破论资排辈
2016年09月20日 15时58分   新华网

2 、“独立教师”增多,未来教师走向多元化

  据了解,被炒得火热的在线教师,一部分是依托培训机构的教师,还有一部分是不依附任何机构的“独立教师”群体。记者调查了解到,在一个教育电商平台上的注册教师中,“独立教师”占了4成,有的是曾经在传统学校工作过,还有一些年轻教师一毕业就开始在平台开设账户,一些“独立教师”在一些大城市深受欢迎。

  曾经在大学教过4年英语的教师杨林炜在2012年离开学校,做起“独立教师”,她很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自由的同时,还能抱有教育理想,我不想一辈子只做一个‘教书匠’。”

  杨林炜在成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授课,同一个学生也可以用这两种方式跟她互动沟通。“线上授课对学生年龄有要求,太小的不行,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线下授课师生互动更多。”杨林炜说。

  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独立教师”有了更大的市场,学生不只局限于本地。杨林炜表示,她平时的月收入是过去在学校的3倍,寒暑假有时候能达到10倍左右。高收入、工作环境的自由度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越来越多的独立教师涌现出来,只要有市场和学生口碑,他们就能生存下去。

  但成为“独立教师”并不那么容易,必须要有真本事。杨林炜认为,教师是需要“钻”的职业,经验靠积累。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要花很多精力钻研和备课,而不能“吃老本”。作为“独立教师”更是如此,面对市场化的激烈竞争,“独立教师”要不断创新变化,才能适应各种竞争压力。

  2014年,刚从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徐欢,就选择走“独立教师”这条路。利用网络教学,不限时间、地点和交通情况,还能克服时差问题,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给学生上课。作为“非正规军”教师,她喜欢学生喊她“徐老师”,这让她特别有职业自豪感。如今,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独立教师”准备抱团发展,凭借互联网平台将一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到二三线城市,实现优质资源合理分配、共享。

  “随着‘独立教师’越来越多,未来教师将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纪大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教师可能会出现多种形式,有现行制度下存在的公办教师、民办教师,有社会机构、组织的培训教师,有独立存在的非正式教师,还有不属于教育局管理,由“独立教师”群体组织起来的团队师资等。

  “现在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未来教师群体将会从混乱走向有序,变成有机交织的多元教育模式的融合。”在纪大海看来,学生需要融合性教育,根据不同教学方式的特点,有的可以交给在线教师,有的可以交给学校教师,还有的可以交给培训机构的老师,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走向学生,使他们全面发展,不能一味地追崇某种单一形式。

  3、学校教师应有“互联网+”思维 

  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也给在线教师打开了一扇窗。有专家表示,面对“互联网+”,传统学校教师应该出招应对,改变传统观念。

  “早在几年前,慕课的出现就是先兆。在线教师的出现是好事,一线教师应该感到欣慰。”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信息技术部老师夏小刚说,传统学校的一线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和态度,接受世界的变化,拥抱科技发展,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在教学中。

  夏小刚认为,互联网教学,教的是知识和操作,未来,一线教师更多是讲课堂融合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在线教育有传授知识的优势,但传统教育不可替代,因为老师对学生一言一行的影响和情感沟通是互联网取代不了的,所以未来的教师要善于结合这两种教学方式。

  近几年,不少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翻转课堂和微视频教学,运用新技术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夏小刚表示,现在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未来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课程融合上,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和项目性学习。而知识型内容更多交给学生利用互联网自学,老师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和思辨。

  对于教师自身,则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实践,丰富教学。夏小刚建议,一线教师可以多关注一些新技术动态,同时,网络慕课不仅是针对学生,也给老师提供了很多优秀的学习资源,要善于借鉴。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向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数据化变革,对教师的技术素养、媒介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云课堂为每一个老师和学生打造“互联网+教育”的平台,教师需要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并利用先进设备、教学经验以及热情,将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互联网+”时代,教师要从普通话、粉笔字、简笔画“老三篇”转变为二维码的使用、APP的应用以及微课的设计制作“新三篇”。黎加厚介绍,例如,将二维码与课程教材相结合,可以体验多媒体视频、音乐、互动交流、即时评价、远程连接等新型学习方式;搜索、筛选并利用手机APP组织教学,能够辅助课堂互动;微课的使用,使课堂设计和教学结构发生变化。

  同时,探索在线课堂也是未来教师需要尝试的新方向。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了“互联网+教育”模式,实施了“混合式教学”改革。学院广泛借鉴慕课及翻转课堂的理念和优势,开展了30门课程上线运行,学生参与混合式学习的普及率达到63%,具备慕课开发和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的教师占比达50%。通过混合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有了较大提高。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