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以来,忻州农商行紧紧围绕省、市联社“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信用工程”工作部署,以深化提升普惠金融为总抓手,聚焦重点领域,提升服务质效,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各领域、各环节,更好地满足“三农”“小微”的金融需求,满足城乡居民的服务需求,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展示出农商行作为百姓银行的情怀与力量。
——明确方向,精准发力。该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深化创建信用工程、全力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效、加强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作为总方向,配合地方政府出台了《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忻府区深化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2019-2021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并践行实施。截至去年底,该行各项贷款余额86.14亿元,较去年初净增7.19亿元;涉农贷款余额80.69亿元,净增4.6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34亿元,净增2.99亿元;金融扶贫贷款余额6.31亿元,净增2127.54万元;扶贫小额贷款累计投放1299.33万元。全行摸底农户、商户、小微企业及其他个人达71804户,评级24790户,授信23603户。新创建信用村1个、信用市场1个。
——突出重点,创新服务。该行坚持服务向“小微”、扶贫、“三农”等重点领域倾斜,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降本、保量。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全面推广手机银行APP、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服务手段,开通客户预约线上平台,摸清客户金融需求,建立贷款需求台账,通过分析客户数据,针对工薪阶层和小微企业客户推出“薪金贷”信用贷款新品种,打造“线上预约、线下面签”的便捷金融服务模式,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工作走实走深。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信用贷款较年初净增4580.25余万元,各项贷款净增4.01亿元,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
——科技金融,惠及乡村。近两年来,该行充分依托区位和自身科技优势,积极打造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全辖20个乡镇(办事处)的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网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各乡镇支行宣传栏、村委会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让村村讲文明、人人讲信用,真正助推乡村文化发展。
该行充分利用科技优势,有效构建覆盖乡村的基础供给网络,打通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该行已在辖区范围内布放自助设备39台、离行式自助银行5个、特约商户POS机具199台、村级便民服务点106个,发展晋享生活累计33472户,晋享e付678户,成功创建10个网上支付(手机支付)应用示范村(示范区),真正让城乡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金融服务,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满意度。
——开辟通道,支持春耕。该行作为忻府区金融主力军和助力脱贫排头兵,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着力构建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和做法,围绕特色抓创新、瞄准特色创品牌,全力支持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拓展和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发掘并支持了部落甜瓜、杨胡葡萄等一系列本土特色农产品发展,积极为相关农业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有效地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今年三月,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该行组织各网点开展上门服务,全面摸排走访辖内农户,建立专项台账,了解辖内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资金需求,为春耕贷款快速发放提供了保障。目前,该行农户贷款余额达10.48亿元,其中累计发放春耕备耕贷款4857.77万元。
与此同时,该行积极推行“‘两权’抵押+担保”和“‘两权’抵押+其他产权共同抵押”等多种形式的贷款模式,激活当地农村土地资源,满足各类农业生产主体的金融需求。在保证合规操作、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春耕贷款开辟绿色通道,采取急事急办、简化流程、限时办结等方式,确保不误农时。
2020年,忻州农商行将认真按照省市联社年度工作部署,紧扣“六大银行”“1863”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把握“五个原则”,落实“五导机制”,围绕“年度三大任务”“四条经营策略”,做实“六项重点工作”,全力提升信用工程,持续深化普惠金融,着力补短强弱、进位赶超,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范高云)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