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定襄县季庄乡邱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于艳军
于艳军,男,40岁,中共党员,2014年12月当选定襄县邱村村委会主任,2017年12月当选邱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职以来,他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乡政府表彰,并荣获县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他带领村民干事创业、发展产业、搞活经济,努力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将邱村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邱村地处万亩滩边缘,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瓜果辣椒等经济作物,尤以香瓜驰名。于艳军通过构建“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的新模式,下大力气发展高效设施农业。2015年他自筹资金组织17名党员干部和村民,远赴山东学习取经,引进日本新品种红提葡萄苗。农户筹集资金60余万元,他和村干部垫资130万元,建起占地60亩的21座以色列葡萄大棚。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应用高科技无害化处理技术,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共栽种葡萄苗3.18万株,成活率达98%以上。
为了调整单一的种植结构,他积极联系县农技中心,吸引当地企业家承包土地50余亩,运用农业新技术、立体种植等新型模式,带领老百姓种植娃娃菜。他与县水利局、开发办联系,在原有浇地机井12眼的基础上又新打6眼,铺设管道3万余米,铺设地下电缆7000余米,实现了机井浇地全覆盖的目标,使全村膜下滴灌达到2000余亩,喷灌达到1200余亩,地下水利用率达到95%。为了加强本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他与县电业局联系,新增变压器14台,架设高压线3700米、低压线4000余米,使邱村的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加,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于艳军注重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一是实现村内道路硬化绿化,粉刷1万余平方米街道墙壁,清理垃圾8000余立方米,整理排水沟1700余米,改变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状况,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二是利用村集体有限资金办实事。在环村道路安装路灯,实现村内道路亮化,方便群众夜间出行。三是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农村议事决策中心、政策教育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拓展村级场所功能,有效发挥了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作用。四是自筹42万元资金,建立文化广场。硬化场地3200平方米,修筑围墙120米,购置了健身器械、乒乓桌和篮球架等,安装了高杆广场灯、音响设备,建起10个文化宣传专栏,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2015年起,他组织村民先后对本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大面积修复,累计动用各类机械30余台次,完成土石方3万余立方米,恢复斗、农、毛渠道11公里,配套田间路桥10座。由于五台山机场大道路面整体低于洪渠渠道,上游的洪水受阻。2017年他组织村民引水春浇,为了预防渗水,将洪渠整体深挖,并在渠底铺设一层塑料布,斗渠上游段基本开通,达到放水要求。进入放水期,每天派出两台装载机和两台小型挖掘机,24小时巡护在洪渠沿线,确保渠堤不溃不漏,一直坚守了20多天,直到邱村耕地全部浇完为止。时隔14年,邱村的老百姓终于实现了洪水灌溉的愿望。
在村“两委”共同努力下,邱村实现了浇地机井化、节水管道化、田间路砂石化、种植特色化、收益高效化等现代农业发展目标。2018年人均收入达到13000余元,邱村先后获得定襄县首批新农村示范村、全县特色农业种植先进村、发展设施农业先进村、农村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同时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山西省卫生村”称号。(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