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真情洒满扶贫路
2019年07月12日 12时01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记代县枣林镇脱贫攻坚专职副镇长张建伟

2016年5月,张建伟同志任枣林镇脱贫攻坚专职副镇长。当时,枣林镇共有贫困家庭2861户,贫困人口6394人。全镇26个贫困村生存条件欠佳、生态环境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是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摘帽”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

当时张建伟对脱贫工作心里没底,为了准确把握全镇贫困家庭的状况,他经常走村串户,全面了解各村的基本情况,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最终认为只有采取多项扶贫措施,才能从源头上斩断“穷根”。他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为打赢脱贫攻艰战、确保“摘帽”目标的实现,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力,用真情和汗水铺就了一条造福群众的脱贫路和致富路。

发展小香葱大棚

一路走过来的张建伟同志时常想起他刚上任时的情形,当时县财政尽管拨付了发展扶贫产业的资金,全镇上下也怀揣一份创业热情,但却找不到合适的创业项目。一天,在电视新闻里看到《右玉县大力发展小香葱种植业走出国门》的报道后,他萌发了到右玉实地考察建设小香葱大棚的想法。经领导同意,他率村民代表到右玉图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取经,并向该企业领导提出加盟联营的想法,公司经过多次考察协商,最终被张建伟同志的一番诚意所打动,表示同意。

从右玉回来,他们在枣林西村成立了西村大棚种葱场,建起15座小香葱特色种植大棚,每座大棚年可收获两茬,一茬可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小香葱1500公斤,每公斤售价4元,年可实现收入近20万元,生产旺季日用工100余人,贫困人口务工日收入最少70元,年可增收2000余元,为该村探索出一条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村级新型产业发展的脱贫之路。

实施光伏扶贫

枣林镇在推行产业扶贫的同时,在光照条件较好的26个贫困村实施了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新建光伏电站22座,总容量5700KW,并全部按计划按时限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站创收主要用于开展公益事业和奖励先进、资助困难群众等。各村设置了道路维护员、保洁员、安全巡视员、护林防火员等公益岗位,均安排贫困户担任。每户年均增加3000元以上。

建起富林针纺厂

2018年11月,为了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枣林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县有产业园区,乡有扶贫车间,村有手工作坊”的扶贫产业发展思路,整合全镇17个贫困村的扶贫资金,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原段村粮站厂房创办了富林针纺厂。目前,该厂拥有员工70名,其中贫困群众35名,每人每月计件工资可达2000余元,有效拓宽了全镇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该厂的开工投产实现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愿望,帮助他们掌握脱贫手艺,进一步推动各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为全镇经济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生态旅游开发区

依托鹿蹄涧杨忠武祠、东留属杨七郎陵等旅游资源,从农家乐、水生态、采摘节、登山节、文化节等方面入手,发展旅游产品加工业、休闲产业、餐饮产业与疗养产业,带动了建筑、服务、文化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连续三年的中华杨家将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使来自全国九省的社会各界人士云集于此寻根祭祖,传承杨家将“忠勇爱国”精神,共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计,为助力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还开展了整村发展提升、高效农业发展、优质杂粮培育、畜牧养殖开发、干鲜果种植加工、易地移民搬迁等扶贫工作,在这套“组合拳”的作用下,枣林镇走出了一条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探索出了产业扶贫促农致富奔小康的新模式。

张建伟同志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砥砺前行,时刻践行着“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三年来,他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与各贫困村“两委”一班人并肩作战,挥洒汗水,燃烧激情,使枣林镇的贫困户通过走“精准扶贫,产业脱贫”的路子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在这片土地上,他用使命与担当书写了最美的青春赞歌。(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