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黄河岸边粮果香
2019年06月11日 10时29分   山西新闻网

——我省引黄灌区深化灌溉服务力促农业结构调整

芒种时节,正是麦子成熟的时候。引黄灌区麦浪滚滚、机声隆隆,一派热火朝天的夏收夏种繁忙景象。我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曾经守着黄河没水用,饱受干旱之苦。为了破解用水难题,这些年我们修建起禹门口、夹马口、大禹渡等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目前,我省正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和节水配套改造,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灌区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让每一方提黄水的效益最大化

6月3日,位于黄河小北干流的运城市夹马口吴王水源泵站,26台机组一字排开,犹如巨龙列阵。它是整个引黄灌溉工程的龙头和命脉,也是整个水源工程的第一级扬水,为下游夹马口、小樊、泉杜3个灌区提供水源。

夹马口灌溉工程,过去由于水源不稳,供水保证率不高。近年来,为让每一立方米提黄水发挥最大效率和效益,夹马口引黄管理局把节水工程建设作为“硬节水”的关键举措,把灌溉用水管理作为“软节水”的重要手段。如今,夹马口灌区通过不断进行水泵技术革新和节水续建改造,新增和改造13台新型水泵,年提水量由5855万立方米增加到1.44亿立方米,灌区控制面积由50.3万亩增加到90.9万亩,实灌面积由27万亩增加到60万亩,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1%,受益范围涵盖临猗、永济、万荣3县(市)19个乡镇45万人口。

芮城县大禹渡扬水工程,连日来泵站机组正开足马力,将黄河水提至193米的高程,经总干渠与南干渠两个方向,分别流入各管理站所覆盖的大王镇以东8个乡(镇)50余万亩土地,全力满足小麦、果树等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需要。近年来,大禹渡扬水工程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灌区基础设施运行条件和运行能力,灌区灌溉面积由建设完成时的15万亩,恢复扩大到了50.84万亩,占芮城县浇灌面积的70%以上。

现在用上黄河水、走上致富路的农户和村庄比比皆是。在夹马口灌区,临猗县耽子镇寺后村村民贾敏声的果园每年收入7万元以上。当地还有句顺口溜:“三万五万很平常,十万八万不稀奇,一靠党的政策好,二靠黄水做保障。”

让每一次配水计量都是“一杆秤”

在大禹渡扬水工程管理局信息管理中心,通过电子大屏幕远程监控视频,可清晰地看到各干渠节制闸运行水位、机泵设备运行等情况。管理局局长董曾武介绍,通过在干渠主要节制闸、重要水工建筑物等处安装“电子眼”,有效解决了过去人力查看不及时、不准确、易溢渠断流等问题。同时,水位计量超限自动报警的功能,为灌区水情调度管理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水情信息,确保渠道运行安全。

“要达到灌溉用水的数字化管理考核,必须建立在一个设施统一、计量标准统一的应用平台上,这样才能实现配水的公平公正性。”董曾武说,灌区连接干支渠的计量口全部安装了标准统一的钢板式巴歇尔量水堰,使全灌区支斗渠达到了“同一水量,同一水尺”的计量标准,配水计量实现了“一杆秤”,有效杜绝了“人情水”“马虎水”“含糊水”,堵住了管理漏洞。

“我们现在用水可放心了,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不像过去用了多少水、该交多少钱都是糊涂账。”芮城县南磑乡石门联村党委书记张曾治一边讲述着用水的变化,一边在灌区开发的“阳光水务查询系统”触摸屏终端上查看自家夏灌的用水明细,配水稳定率、配水的历史记录及剩余水量数据等灌溉信息一目了然。

已经在夹马口引黄工程工作了30多年的刘纪春回想起过去灌区的情形说:“以前供水不正常,偷水、霸水现象时有发生,争吵打闹成了家常便饭,水量调度员往往成了矛盾调解员。”面对这种局面,夹马口灌区率先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对斗口以下实行群众管理,成立以斗渠为主体的农民用水户协会。从1999年开始,他们在灌区内全面推行以“一票收费,配水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

“一票收费”即在全灌区实行统一供水票,一张票上列明向用水户收取的各项费用,一张水票就是一张供水合同。水管部门见票后,24小时内供水。一票收费制实行后,灌溉时节的“跑、冒、滴、漏”不见了。用水明码标价,农民还可以用电话、触摸屏查询用水情况。眼下灌区农户每次浇地结束,都能收到夹马口引黄管理局发出的用水详情短信。

让每一块土地都成吨粮田

“去年我们试种了80亩水稻,效果不错,今年我们准备大面积推广。”大禹渡扬水工程管理局东干渠管理站副站长郭林帅在芮城县陌南镇夭头村介绍。

“这里基本都是河滩地,表面胶泥层比较厚,大水漫灌后土壤容易板结,透气性不好,水排不走。种植玉米不仅产量不高,有时候甚至会因‘涝’死苗。我们就一直考虑能不能改种其他农作物。”郭林帅讲述了在灌区试种水稻的初衷,“经过跟老张多次商量论证,结合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我们最终选定试种从东北购置的‘盐丰47号’水稻品种。”

郭林帅口中的“老张”是夭头村的种粮大户张东东。他算了一笔经济账:“现在玉米的市场价是每斤八毛三,稻谷是一块四毛五,每亩地水稻要比玉米多赚五六百块钱。现在试种的这种水稻生长周期为90天到120天,头茬小麦收割后就可种植,跟种回茬玉米一回事儿,而且是旱播稻种,也不用育苗插秧,省水省力。”引来黄河水后,从外地打工的张东东回到家乡承包了几百亩土地,从开始“种庄稼”到发展“新农业”,这正是大禹渡灌区建成40多年来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夹马口引黄管理局局长石铁吨说:“夹马口灌区大部分在临猗县,引黄供水后,临猗县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林果业呈规模化发展,整个县春天是花园,秋天是果园,风景如画。”

临猗县嵋阳镇曹家营村村民曹豹志家有16亩地,原使用井水浇灌,种植小麦。“黄河水是阳水,见过太阳,还含有一定的泥沙,能改良土壤。八九年前,我家开始种果树,一年纯收入能上10万元。”曹豹志笑着说。

吴王泵站站长常炎龙告诉记者,整个夹马口引黄灌区都是农业灌区,关键时候,农作物7天之内浇不上水就会减产,影响农民一年的收入。但有吴王泵站持续供水,灌区丰产丰收得到了有效保证。对此,永济市栲栳镇吕车村村民秦建设深有感触地说:“正常年份,一茬农作物从种到收浇水不少于3次,旱的时候浇水更多,全依赖黄河水。现在灌区8天—12天就能浇一个轮回,再旱也不怕。黄河水浇的地肥,土地都成了吨粮田。”

在黄河水的润泽下,初夏时节的河东大地上,麦浪滚滚、鲜果飘香的美丽图景正在展现。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