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脱贫攻坚路上的孺子牛
2018年07月12日 11时16分   忻州日报

——记五寨县砚城镇周家村党支部书记张学杰

张学杰,1960年出生在五寨县周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对养育了他近60年的周家村这方水土更是挚爱至深。乡亲们贫困的生活给他从小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变村民的生活状态,成了张学杰一直的梦想。担任村支书14年期间,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时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领全村266户605人,在这个耕地面积只有120亩的小村庄中顽强拼搏。

发展产业拓 宽致富路

周家村地处县城东南,人均耕地不足0.5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务工,虽处在城乡结合部,但村民思想还相对守旧,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作用,张学杰组建成立了造林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吸纳贫困户入社,年终以分红的形式让入社股民增收,合作社常年带领村民承揽各种绿化、荒山造林等工程,仅务工一项年人均收入就有9000元,真正帮全村贫困户富了钱袋子。

“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为贫困户谋发展,增收入。周家村地处五寨县城边缘,紧靠南山脚下,致富资源贫乏。怎样才能让村民富起来,是张学杰想得最多的问题。为全面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他把“扶志”作为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探索出一条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脱贫新路子。

典型示范——激发“我要脱贫”的斗志。2015年以来,周家村累计评出“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手”等各类先进典型二十余人,通过表彰和宣传,营造了“自强不息、不甘落后”和“我脱贫我光荣”的浓厚氛围。脱贫攻坚中,周村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设立红黑榜,褒扬脱贫先进,曝光负面典型。对负面典型,落实干部包帮转化责任,帮其破除“等靠要”思想。

文化引领——凝聚“我能脱贫”的力量。扶贫先扶志。周家村充分发挥文化在扶贫中的作用,以文艺的形式凝聚发展的正能量,启发民智,教化民风,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张学杰多次个人垫资不断加大村文化投入,健全农村文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补齐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致富的信心大增。

授人以“渔”——培养“我会脱贫”的能力。要想群众脱贫,除了唤醒脱贫意识,激发斗志,还得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加脱贫致富的本领。针对贫困户大多学历较低、观念保守落后、缺乏致富技能的问题,张学杰经常跑单位、进部门,为周家村争取特色烹饪、家政月嫂、电子商务、建筑劳务等各种免费技能培训指标,力争达到“村村有致富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标,实现由“口袋扶贫”向“脑袋扶贫”的转变。

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周家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领导下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作风过硬的农村干部队伍。张学杰作为党支部书记,率先垂范,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利用农闲和工作间隙,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张学杰不仅自己主动学,而且带领班子学、号召全村党员一起学。周家村以“三基建设”为契机,以“三会一课”为抓手,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每月进行一次党课培训,使“三会一课”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针对农村党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现实,张学杰积极组织村里想创业,有激情的青年农民及致富带头人参加镇党委组织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充分利用镇农民讲习所,不断提升周家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能力、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张学杰的带动下,周家村广大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倍增,滋生出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