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滚动要闻>>正文
脱贫攻坚战犹酣 砥砺奋进天地宽
2019年03月06日 17时14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访全省“最美基层干部”称号获得者、定襄县马家窑村第一书记牛世伟

马家窑村位于定襄县河边镇连片丘陵地带,自然条件艰苦,交通闭塞,全村80余名留守村民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770余亩耕地分布在嶙峋的山坡与沟谷之间,没有一垄平整水浇地,全部都是靠天吃饭的旱地,是定襄县典型的贫困村。

2015年7月,30岁的牛世伟选择了偏远、干旱、贫困的马家窑村任第一书记。在他到村的几年间,马家窑村脱胎换骨走上致富路。

狠抓党建破壁垒 健全组织解难题

以前的马家窑村两委办公室落满灰尘、桌椅缺失,丝毫不具备办公条件,基本丧失了两委组织的正常功能。牛世伟随即拿出3000元,购置了办公设施,并在村里住了下来,开始认真细致地了解村情民意。农户家里、田间地头,牛世伟走遍了马家窑村的山山水水,了解分析本村致贫致困、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牛世伟深知只有把党建工作抓起来,健全基层党组织,建立完善党的各项制度,才能使党组织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牛世伟决定从加强支部建设和强化干部队伍着手。他联系了村支书和村委主任,召集村干部开会进行班子整顿,使全村党员干部统一了思想认识,提高了政治觉悟,清醒地认识到了村子所面临的形势。村委干部工作责任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群众评议干部制度等悉数建立,马家窑村“三基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因地制宜出实招 项目敲开致富门

马家窑村四面环山,利用原生态环境饲养家鸡是村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牛世伟引进投资20000元购买2500余只种鸡,分送到35户村民家里,让村民自家饲养,鸡蛋归农户,种鸡日后收回,并帮助农户将鸡蛋销售变现,每只鸡能增收约100元,实现饲养人得蛋、投资人得鸡的双赢模式。有了养鸡的经验,牛世伟又争取到扶持资金50万元,购买了55头驴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通过开展这两项工作,实现了贫困户一年内脱贫的目标。之后,马家窑村的路子越走越宽,牛世伟提出了“鸡驴猪、米豆游”六字经,并进行深入调研。经多方考证,成立马家窑村二牛养殖合作社,通过与温氏养殖集团合作,由贫困户出资入股,建成两座现代化养猪场,年出栏2000余头猪,年利润40余万元,每个入股贫困户年收益8000余元。

成立公司拓销路 村民入股提效益

由于马家窑村地理位置偏僻,小米、家鸡蛋、蜂蜜、香椿、荞麦、绿豆等山中纯天然绿色食品销路一直不旺。牛世伟于2017年成立了马家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注册了“马佳肴”商标品牌,借助电子商务、店铺销售、微信营销,与知名网络平台合作,将马家窑村及周边贫困村的农产品推往全国各地,解决了外面的人想吃吃不到,里面的人想卖卖不了的问题。同时,帮助农户销售小杂粮,村民增收25万余元。此外,吸纳11户贫困户入股,在县城成立马家窑特色饭店,以村里的农产品为主要食材,年底可实现入股人均3000元的分红收益。

盘活资源挖潜力 红色旅游富村庄

贫困户脱贫不是目标,牛世伟的最终目的是带领全村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马家窑村属革命老区,立足抗战根据地这一优势,牛世伟聘请专家对马家窑村开展红色旅游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筹措资金40余万元,建立起革命老区乡村生态旅游基地,大打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体验牌,吸纳村中贫困户当服务员、道具员、售货员、导游等。自2016年5月1日运营以来,游客纷至沓来,共有50000余人领略了马家窑村的别有风情。同时,村里30户贫困户通过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收入6万余元,32名贫困人口参与务工,增加收入近万元,使旅游、农特产销售形成良性循环。山西省第一书记学习交流会已连续两届在马家窑村成功举办,使这个小山村的红色旅游在全省引起轰动。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牛世伟不仅给村民们带去了脱贫的希望,也给他们铺平了致富的道路,他的每一构想,每一举措,都是从群众自身需求出发,从贫困户的切身利益出发。任职几年来,牛世伟多次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2018年还当选为“最美忻州人”。(杨屹峰)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